90后30岁倒计时!体检报告都不敢看的你们还好吗?
时间:2019-12-19 11:37:07 来源:互联网 阅读:1216
时间过得真的好快,
2019年已经进入倒计时,
还有一个更扎心的消息,
距离第一批90后30岁只剩11天。
这两天#第一批90后30岁倒计时#冲上热搜,
一时间无数90后躺枪。
脱发、肠胃不好、皮肤状态差等问题
对于年轻人似乎是家常便饭,
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提及率也越来越高,
#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的话题更是引起热议。
许多“90后”害怕因为平时“作”得太多,
体检检查出问题。
体检报告真的这么可怕吗?
那些红细胞、白细胞等指标意味着什么?
数值高低、阴性、阳性代表的都是啥意思?
现在就来告诉你~
化验单上的定性项目如果出现“+”号或“阳性”,意味着存在异常,需进一步判断病因。如果出现“-”号或“阴性”,代表正常。定量项目如果出现“↑”或“H”,说明结果高于参考范围,“↓”或“L”表示结果低于参考范围。
1、 血常规检查
白细胞、红细胞、血红蛋白、血小板
当白细胞数值增多并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时,可能有细菌感染,比如尿路感染、呼吸道感染、胃肠炎等。
病毒感染常常不会导致其数量有明显改变,甚至降低。白细胞数量一般早晨较低,下午较高,波动最高达50%。
若血小板结果低于参考范围,并伴有出血倾向,要查病因。需要注意的是,血小板也会受到某些生理状态的影响,如女性月经期。
2、血脂
总胆固醇、甘油三酯、低密度脂蛋白
血脂代表血浆中的脂肪含量,主要包含有总胆固醇、甘油三酯、低容度脂蛋白三项指数。
这三项指数越低对身体越有益。 如果只是轻度增高,建议清淡饮食、平常多运动;如果明显增高,就需要到心脑血管专科诊治了。
3、 尿常规检查
尿常规主要是辅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、结石、急慢性肾炎、糖尿病、黄疸类型等疾病。
尿常规化验包括尿的颜色、透明度、酸碱度。正常情况下,尿里不会发现蛋白和白细胞,如果发现应该尽早看医生。
尿蛋白正常结果为阴性,若尿蛋白持续出现“+”或“阳性”,常意味着肾脏病变。
尿隐血出现“+”或“阳性”同时显微镜检查有红细胞,就是所谓的“血尿”,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、感染、结石、肿瘤等,应予以重视。
尿葡萄糖一旦出现“+”,建议检测静脉空腹血葡萄糖,明确是否有糖尿病,但也有部分人血糖正常而尿糖异常,医学上称为“肾性糖尿”或“应激性糖尿”。
4、 大便常规检查
便常规常用来检查消化道疾病,主要是判断肝胆系统功能,了解消化道病理情况。
如果有腹泻症状,医生常会建议粪便常规检查。如果粪便隐血试验(OB)呈阳性(“+”),要进一步查因,排除消化道出血、胃黏膜损伤、肠结核、溃疡性结肠炎、肿瘤等问题。
持续的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应做直肠检查,排除直肠肿瘤风险。
5、 肝功能常规检查
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包括: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总蛋白、白蛋白、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。
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有谷丙转氨酶、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,如上述酶类的血清水平升高,可能与运动、服用药物或病毒性肝炎等有关,最好进一步检查,以明确是否为肝炎。
反映胆汁淤积的项目有碱性磷酸酶和γ-谷氨酰氨基转肽酶,后者又与饮酒有关。
6、 肾功能常规检查
肾功能常规主要有尿素氮、肌酐及尿酸等。尿素氮升高,要排除急慢性肾炎等疾病。
若肌酐超出参考范围,要明确是否有肾功能损伤;尿酸高反映体内嘌呤代谢情况,长期持续尿酸高会导致肾脏损害和痛风。
★ 增生:大多不会癌变
增生可以理解为过度生长,良性的增生大多数不致命。
★ 结节:突然变化要警惕
结节如两种情况需要定期检查:
一是身上的结节,如在短期内大小、颜色、形状有较大的变化,或突然破溃;二是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出现结节。
★ 包块:不疼的更危险
不痛不痒、没有症状的包块更危险,中老年体检时发现包块,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,及时治疗。
★ 囊肿:九成不会恶变
体检报告中最常见的是肝囊肿,它也是较常见的肝良性疾病。
大部分患者的肝囊肿均较小,不用担心,但需定期随访。
★ 息肉:要看部位和大小
体检发现的息肉多为胆囊息肉。
5mm以下的胆囊息肉几乎是无关紧要的胆固醇息肉。
5mm以上则有可能是相对危险的腺瘤息肉,有必要定期复查。如果体检发现了胃息肉、结直肠息肉、子宫内膜息肉等,请遵医嘱处理。
都说“三十而立”
马上奔三的90后能“立住”吗?
及时行乐并不酷,你要持续行乐;
世间有太多的美好,
你得健康,它们才真正属于你。